小巫上海2008年3月15号讲座——让孩子引领我们共同成长 转自liba四月葱葱天


网上看到这个帖子,以为葱葱妈是用了录音笔,回来整理的笔记,了解后,才知道葱葱妈仅一只圆珠笔速记的,瞠目结舌啊。又发现了人才,赫赫。
经葱葱妈同意,把这个讲座笔记转贴到百变贝贝处,希望更多的妈妈能受益。

小巫上海2008年3月15号讲座——让孩子引领我们共同成长

主讲人:小巫
举办人:临风
地点: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医学院 懿德楼二楼报告厅

一开始,如同任何一场讲座,
小巫发问:哪位家长觉得养育孩子容易?
现场一片默然,没有任何家长举手。小巫笑着说,在那么多讲座中,我只遇到过1位妈妈觉得养育孩子容易。我当时就问她,您的孩子多大?她说6个月,还在母乳喂养中。我就告诉她,以后会越来越难。这次讲座请1岁以下家长举手。(零星的几个)请1岁以上,2岁不到的家长举手(一大片)。请2岁到3岁家长举手(也是不少),3岁以上家长举手(零星几个)。有没有结婚还没有孩子的,或者正在怀孕的。有1到2个家长举手,(后来说是二胎)小巫笑着说老二不算。现场没有结婚还没有孩子或者初次怀孕者。听讲座年龄层次集中在1岁至3岁。

小巫发问:觉得养育孩子中最难的什么?
现场回答:
—第一次没经验
—不了解孩子(小巫笑着说,您也曾经是一个孩子啊!)
—因为孩子有独立的思想,家长想让他的思想跟自己走非常难,即使给他自由,也会不断出难题。
—什么时候该听孩子的
—孩子长得非常快,怎样培养他,最大程度发挥他的potensional,让他成为一个完整的人(小巫总结为怎样培养他,让他成为自己心目中的样子)

现场林林总总有各式回答,小巫总结:
首先,这是大自然的刻意安排。
我们生孩子绝不像母鸡生蛋似的。一般动物的宝宝生下来就会走,而人类的孩子实际是早产儿,他生下来什么事儿都不能做。我们必须精心照料他。当我们生养孩子后发现baby就是自己所有感情的泛滥,我们必须重新审视自己。而现在我国推行一胎化政策,所有的感情都注入到这个孩子身上。

其次,现在的生活让我们丢失了本能。
养育孩子最主要靠母亲的本能。我们都生活在高科技和钢筋水泥森林中,我们丢失了父母的直觉,这是最重要的,其他都无所谓。这是我们相信自己的能力,而不是前瞻后顾,到处迷信权威专家。养孩子的过程等于我们成长的过程,因为觉得自己是成人,吃过的盐比走的路多,仗着什么都懂,盲目地凭自己经验教孩子就会被孩子打击的一败涂地。

再次,和孩子划清界限。(这是窍门)
每个孩子都是带着使命来到这个地球。每个孩子都是上天送给父母的独一无二的礼物,而且不能退货,不能换货。每个小天使都是带着他/她的使命来的,父母的使命就帮助孩子来完成他们的使命。使命就是人一生的轨迹。

最后,跟上孩子成长的脚步。
比如性教育,给孩子真相。一开始我也遵从了真实原则,看过我书的朋友们都知道,我是这么跟Sam说的,你是爸爸妈妈的精子和卵子结合后在妈妈肚子里长大,到时候切出来的(补充我是剖腹产)。那一般的就直接从妈妈的产道分娩出来。但是,Sam明显不满足于这个回答,继续追问,那么在妈妈肚子前,我在哪里呢?我愕然!然后想起很久以前听到的一个故事,就跟他说了。Sam在还没有到妈妈肚子里以前,一直是天上的星星,寻找最适合自己的妈妈,然后一看,嚯,有好几个呢!最后觉得我最适合你,就飞下来了(后来导致我俩吵架时,他就对我说,你说我当初怎么就选你做我妈呢?!你只不过是合适做我妈的候选人之一。我就笑着说,我就是你妈,不许你找其他人)一般到学龄期的孩子都有这样的困惑“为何你是我的父母?”Sam曾经还离家出走,我就不让,还把他按到沙发上一屁股坐在他身上,无论如何不让他走,告诉他,这就是你家,我就是你妈。

前两天,我在看Sam小时候的录像,那是他1岁左右的。录像画面是这样滴:Sam坐在一个椅子上正努力地肯一个Avocado,那个中文我不知道叫啥,是柚梨,哦,对了牛油果,带皮啃着呢,画外音他爸就一直说NO,NO,Sam不理睬继续自己的事业。后来啃烦了,手里换了个饼干,小手正捏着往嘴里送呢,突然之间他爸说了声yes,(小巫模范Sam很可爱的表情,直直的把到嘴手突然缓慢的向外伸,然后很无辜地“哗”放手动作,看着大家,底下一片乐不可支的声音)。那么小不丁点儿的孩子已经有意识了,他愿意自己挑选东西吃。如果没他爸那声yes,他肯定就吃那饼干了,就是因为那句yes,所以他觉得自己的事情还得自个儿做主,你说了不算,也是种反抗。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孩子自个儿也明白,是父母给我身体,但是精神不属于他们,精神还是自个儿的。每个孩子都有选择父母的权利,而父母必须无条件的接纳孩子,孩子是上天赐给我们的礼物。有些妈妈可能会说,这个故事是假的呀!为什么是假的?我觉得,降生在什么样的家庭实际是孩子自己的选择。科学家一直没法解释“人的意识是从哪里来的?”因此,Sam挑选了我,我就一定是最适合他的.

小巫发问:大家觉得,儿童成长过程中的使命是什么?

现场回答:
—发展孩子自己,让他自己能生存
—成就父母

小巫回答:
儿童成长过程中的使命就是发现并确认自我,我是谁?发现的过程就是和父母分离的过程,分离过程就会有痛苦,因为他会发现自己是一个独一无二的个体。这里的“痛苦”指的是父母会感到痛苦,因为我们往往舍不得跟孩子分离。但是如果一个孩子跟父母的分离不够彻底,那么他就不能成长为一个成熟的完整的个体。(这句话小巫筒子补充解释说明,透彻许多)这个过程会有三方面的影响,同时每个方面会有三个小方面,如下:

一、意志力
1. 生存的意义:我是谁的命题
2. 生命的价值:对自己负责。我的生命是有价值的,不会轻易的去毁掉他。
3. 生活的动力:(一笔带过没有展开)

二、生存能力
1. 认知能力:是指不依附他人,独立思想,独立判断的能力,而非书面知识学习的能力
2. 解决问题的能力:即创造力
3. 自律能力:即孩子的责任感,不依附于他人的绝对的存在。

三、幸福感和爱的能力(这是指快活生活的能力,无关物质,不是我买了多大的房子,开多好的车,爱的能力是指同周围人的关系)
1. 亲情关系:如父母,孩子之间
2. 同伴关系:如同学、朋友、同事
3. 婚姻关系:即伴侣关系

弗洛伊德这句话是对他的弟子、心理学大师爱里克森(Erik Erikson)说的:To love and to work are the twin capacities that mark full maturity。(感谢小巫筒子把这句话正解)大意就是判断一个人的成熟度就看这个人有没有能力去爱别人去很好的工作。如果还没有确认自我,就无法与他人产生亲密的关系。

小巫发问:我们为什么要养孩子?
现场回答:
—上帝给我的使命
—世界多有趣,多带一个人也不错哦!(小巫笑)
—爱的结果

小巫回答:我们生养孩子是本能。哦,对了,这里没有一不小心生孩子的吧?(大家笑,无人应答)呵呵,这个问题实际留给大家自己,每个人只要回答自己就好,不用回答我。

小巫发问:孩子是怎样长大的?
有谁还记得3岁以前的事情?基本没有。即使有也很少。科学研究表明,0-3岁人类一般基本无记忆,但是这段经历却留在我们一生之中。我们以后的记忆,就是适应他人期待,麻木自己,根据他人需求来记忆,即使记忆,也是俗套的东西!3岁前就是靠感觉来“记忆”,语言很贫乏,无法叙述。比如这花,这桌子,这布(小巫边说边用手摸眼前的花束,演讲台的桌子和桌布)感觉完全是不一样的。我们用每个细胞来记忆,还用身体来记忆。6岁前大脑中海马突起还成熟,只有分管情感的杏仁核,它从我们出生就开始工作。

因此,儿童的记忆是情绪记忆。

因此我们一直有误解,我们需要不厌其烦的耐心的同孩子讲话。比如有时候孩子哭得时候,我们很烦,但是我们必须压制内心熊熊烈火,(小巫做了压制烈火的表情然后咬牙切齿地装出一副慈眉善目的样子引起一片笑声),宝贝儿啊,你有什么,你说出来啊!宝贝儿,这件事情。。。。。这些都是没用的,因为孩子凭着第六感官,只有情绪有用。他知道你的情绪是什么样的。你的情绪能感染孩子。比如游泳,一般来说正式学游泳在4岁和5岁以后,但是孩子一出生就是亲水的。

这让我想到了一件事情:有一次下午我带着Miranda,我们一家四口去游泳,因为冬天下午,那个游泳馆的人很少就我们四个,我就想打个盹儿。但是后来整整一个下午,我就无法入睡,后来整个游泳馆都在我的耳旁都是嗡嗡嗡的声音,我被吵得睡不着!因为游泳馆里还来了另外一对父女。爸爸带着大概3岁的女儿来游泳。他态度和蔼,但是不停的说,宝贝儿啊,你的手不应该那么放,应该这么着,宝贝儿你那姿势不对,应该。。。。。(小巫还比划,现场一片笑声)Miranda和他女儿玩了一会儿,临末了,我们走了,Miranda和她说了声再见,没等他女儿开口,他爸就开始说上了,你也说再见啊,你看小MM多有礼貌啊,你也应该礼貌啊。你看,小姐姐能说两种语言,一种叫英文,一种是中文!你看,你要多跟小姐姐学习。。。。。。直到我们走了老远,耳边还听到那位父亲的唠叨声!这简直是verbal diarrhea(这个词好像应该v开头,但是我没有记下来,后来看到小巫筒子的一个回帖,马上更正),就是语言腹泻么!(全场爆笑!)你说女人嘴碎就罢了,但是男人嘴叨叨成这样,唉!还有一次我在深圳的飞机上,看到一位妈妈说话。那个妈妈语音频率比较高,(小巫特地掐着嗓门儿学了下,带了我听上去是江浙口音的那种),你看我女儿多聪敏哇,来举下右手,来,跳一下,还会双脚跳咧!(全场再次笑翻!)一路上也是不停的嗒嗒嗒,但是我看她女儿就是表情木然的跟着她妈的要求动作。因此,我要告诉在座每一位,养孩子的过程中,少说话。因为孩子是听不进去那么多的道理和语言的。

举那两个“话痨”的例子,为的是说明有些父母自我感觉良好,觉得自己特会带孩子,认为自己的做法很正确,都是为了孩子好么!却忽略了孩子的状态和感受。他们以成年人的

强势占领了孩子的成长空间,使得孩子无法健康发展。我们或多或少都有这样的时候,看到这样的例子,引发我们反省自己。(这些是小巫筒子在帖子中再次强调)

小巫发问:孩子靠什么学习?
小巫回答,孩子是靠模仿来学习的。模仿是自我形成,是对自己有基本概念,不是靠语言教诲。模仿是孩子认识自我之后的一种行为。每个孩子因此都会对父母有模仿,对他们以后都会产生正面或负面的心理取向。比如找伴侣吧,找什么样的伴侣必定有父母的印迹。女孩找男孩,这男孩肯定哪方面有点像她父亲,这就是正面取向。(不少人点头)如果找个人完全不像她父亲,那么就是负面取向。

宝宝出生时候大脑只有350克,和小黑猩猩差不多。但是黑猩猩到7个月时大脑就已经发育成熟了,大脑大约450克。而我们人类大脑到12个月才算比较适合他出生,但是大脑已经重达1400克,没有哪个妈妈能生下那么大的孩子。所以,我一直说人类就是早产儿。那么什么时候大脑才算发育成熟呢?
现场回答:
—8岁
—10岁
—12岁
—35岁(现场大笑,小巫笑着说,这是您成熟的标志吧?!)
小巫回答,大家想下,什么时候可以拿身份证啊?什么时候可以拿驾照?什么时候可以有选择权?大脑发育成熟时间是18岁!

小巫再次发问:父母最重要的素质是什么?赶紧的,找支笔记下来
小巫笑着说:第一是耐心,第二是耐心,第三还是耐心。
我们的孩子都有一张心灵地图,对任何事情的反应都是双轨的,但是情绪占主导。我们是无法控制孩子如何长大的。孩子是一颗种子,一棵树苗,不是麻袋,不要什么东西都往里装。小巫说,以前我们家有好多橡树种子,不知道你们看过没有,橡树种子小小的就那么大(小巫现场带来一颗小种子,我忘了记那种子名字,远远看不过拇指甲盖儿那么大),但是它却能长成参天大树。最初在种下橡树的种子很长一段时间里,整整几个月(原来我一直以为两个礼拜,谢谢小巫筒子的指点),它完全是没有一点动静的,过了很久才发芽。那么那么长一段时间它在长吗?它在长,它在那段时间里是往下长的拼命长根。孩子就好比是橡树的种子,可能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对他们的养育看起来是毫无动静,但是只要根基扎实了,必然可以长成参天大树。不要老是拔起刚刚长出的幼苗看它的根有多少,那样树都给拔蔫儿了,孩子也一样不要老是去考他们学了多少。

小巫发问,作为父母,我们又能如何帮助孩子呢?
1. 母乳喂养:母乳不像奶粉,无论奶粉商宣传的如何好,把奶粉给刚出生的小牛犊吃,立马死。奶粉主要成分是牛乳,牛乳是给小牛吃的。母乳里有精神,那是妈妈的,把母亲的生命力注入给孩子。

2. 有规律的作息:有些妈妈说,我家孩子就那么晚睡,我要给他自由。别!哪怕您变成法西斯也要规律。规律的生活,别追着喂孩子。这样,对孩子身体成长好,能增加安全感。

3. 无条件的爱和接纳:要有长时间高质量的陪伴孩子。每一天要有高度注意给孩子,即使孩子没有注意到您。

4. 倾听孩子内心。注意,不是用耳朵去听,是用心灵倾听。

5. 滋养孩子心灵
小巫发问:如何滋养心灵?
小巫回答,比如讲故事。看到好的故事后,想法儿自个儿记下来,然后再讲给孩子听。不要照本宣科。还可以给孩子做手工。孩子对于工业化塑料没有感情的,因为没有情绪反应。我家那些买来的玩具现在都扔了,剩下的都是在外面捡回来的树枝啊什么的。和孩子玩儿你玩儿的东西(3岁以上)。小巫举了2个例子,
1个是到她家来做客的一个穆斯林的孩,到她家就一眼看中一根树枝,因为家教很严,女孩妈妈不让拿,小巫说拿回去吧,没事儿,我们再到外面捡去。后来那孩子兴高采烈的扛着树枝就回去了。

第2个例子,有一次平安夜,Sam他爸忽然兴起,要弄些情调,于是翻出很多蜡烛,一个一个的点上,Sam一看他爸玩得那么高兴,就跟着在后面点,他手又瞄不准,碰巧旁边有个大玻璃瓶,里面插着从外面采来的****,忽然就着了。他爸一看,马上就对Sam呲牙,你怎么。。。。我在一边看着觉得应该先救火吧,火一灭,满桌的灰,这时候Sam他爸意识到刚才的问题了,说了句,这下,烛光晚餐变篝火晚会了。我跟他说你自己玩儿的那么高兴,怎么不允许儿子玩儿呢?(全场又是一通爆笑)

小巫提出,她认为对孩子重要的三洋活动(不包括兴趣班)
1. 爬山。小巫问上海有山吗?底下马上有人回答有,80米的山,小巫的表情非常有趣。(补充上海确实有山,最近的就在佘山,80米)上山过程可以捡石头啊、树木啊、花儿什么的。最主要这个可以让孩子跟地心引力做斗争,战胜地心引力,增强他自己的自信心。
2. 游泳。正是游泳可以在4岁以后学习。
3. 让孩子多接触植物和动物。孩子都喜欢有生命的东西,因为猫啊狗啊都有生命,这就是共性。

小巫发问:大家怎么认为理智与情感的关系?
现场回答:
—制约、互补、互相协调
—均衡和谐
小巫答,所有人情绪反应是第一位即我们的第一反应,杏仁核儿的反应快于皮层。不要让情绪绑架理智。练习要从小开始,要从儿童开始,情绪是受理智的驱动。(关于这节小巫没有具体展开,所以心里还有不解之处,需要领悟)

小巫说,不能过早给孩子知识性学习。
情商高于智商。脑科学家确实发现有神童存在。但是神童不能很好发育,他们不能正常交往等。神童到老了,还叫神童吗?总不见得到处说,我12岁上了大学。。。。。

呵呵,所以我决定,我下一个章节就要叫,《大脑百分百》。(谢谢小巫筒子指点,我写的时候也奇怪,书名这个有点像科学话题)
知识性学习会扭曲孩子的生命。曾经我遇到过一个专家,她具有我非常羡慕的东西,母亲的直觉。当时我遇到她时,她问我0-6岁孩子成长过程中您觉得最重要的是什么?

我说您认为呢?(底下有不少妈妈说玩儿)她说,那时候她凭直觉觉得长身体,然后有时间就到处带他玩儿。0-6岁的孩子觉得万物有灵,都会善良的接纳他人,对万物持开放态度。孩子正在绘制自己的心灵地图、情感地图。一个人成熟的标志就是,能尊重并接纳别人的意见。(这里小巫念了英文原文,但是抱歉因为比较长,我没有记全,请其他妈妈补充)孩子本身就有很强的直觉,而成人强迫孩子接受死的知识这个过程,会使直觉丧失。

小巫发问:孩子什么时候可以学习知识?
现场回答:7岁,5岁,8岁等
小巫答,7岁适合孩子学习知识,因为这时候注意力和理解力都已经达到一定水平。如何判断孩子可以学习知识,可以按照以下一些情况:
补充一下:我给大家出示的,是华德福教育里的“形线画”(form drawing),我给大家看的是最简单的一种。Van老师上次告诉我们,他们如何判断一个孩子是否在生理上已经达到入学的成熟度,四条“标准”,我认为很有道理,就借鉴过来了。全世界的学龄都不约而同定在六七岁,所以我没有特别说明这只是华德福教育的规定。好的教育,应该是通用的,不需要标签。

1. 一般妈妈都知道换牙时候
2. 用手从头顶绕过脑袋摸另一边耳朵。(底下好多妈妈都在跟着做这个动作,小巫笑着说,我相信在座所有人都会做这个动作)
3. 在运动时候可以观察,孩子是否顺边运动,比如左手拿球,左脚踢球。如果是左右运动,左手拿球,右脚踢球,那么就要多做运动以协调。孩子无需练字,过1年2年会自行变好,只需耐心等待。
4. 画镜像画。比如一张纸对折,一边画上直线,弧线,曲线,有角度的线,另一边如同镜子一样也能对称画上直线,弧线,曲线,有角度的线。

一个孩子学习好不好,整体在学校好不好,不是在学习上有多少知识的积累,在美国一所大学(名字没记下来)对孩子情感和社交能力有七个方面的考核:自信、好奇心、听从成年人的指令、愿意学习的意图、自我控制、认同关联、与人沟通和合作。

休息了5分钟,然后小巫放了很多照片。小巫说,这种讲座她一个人在台上说,大家在底下听,她不喜欢这种形式。希望给我们看照片,好多照片比说更加直观能说明问题。

第一组是Sam到四川小冯阿姨家的照片,有小冯阿姨家后院看出去的田野景色(看到Sam比以前书里瘦了不少),有大灶台(烧火的那种),据小巫筒子说一起去的有7个孩子,为了每天大家都能轮到烧火,每天都要值日,每次都很抢手。看见有小冯阿姨做菜的照片,正好西红柿炒蛋,旁边是自家做的豆干等着晚上做打卤面。有Miranda小小人儿拿把大铁锹挖泥的照片(一只脚踩在铁锹上)。有Miranda打弹弓。还有真正的集体烧烤,那种自个儿带大铁锅的那种。自己生火,找砖块,隔上一个大铁锅,每个孩子手里几乎都有一根树枝。

第二组,里面主要是Sam在新家坡的一组照片。开始就是Sam趴在地上一张照片,然后有白虎、树懒(小巫补充说,因为这些动物非常珍贵,怕以后会再也看不到它们),有海洋里漂亮的水母(以前在小巫网站看过这张,蓝色背景粉色的水母象伞一样飘浮着)。还有Sam和他爸在新加坡看似一条河里快乐地游泳(后来小巫补充说,那实际是一条很窄的海峡,非常深,看到Sam游得那么开心,她自己思想斗争很久,好像有俩小时才敢下水,游了个来回,不去想底下有多深)。还有Sam和他爸吊索的照片。

第三组,Sam在越南的照片。一开始就是Sam喂一头大象。根据小巫筒子的介绍,这是北方少数民族赠送给这家宾馆的大象,名字叫TUN(不知道是否这样拼写?),芳龄8岁(好像),女大象。因为当时小巫一家住的宾馆房间就靠进大象,所以Sam每天都要来看它。印象给我最深还是Sam在海边的一组照片,他和另一个女孩在大浪里翻腾跳跃的瞬间,小巫筒子说投影太暗,否则可以看见Sam大笑的样子(当时我坐前几排确实还看不清)。由于今年冬天特别冷,度假的这地方原本应该30多度,可是只有18,19度,海水实际非常凉,小巫筒子不敢下水怕冷,可Sam喜欢啊,在大浪滔滔的海里如精灵一样。还有一张,就是Sam在海边奔跑的照片,海天一色,小小的身影飞跃的瞬间正好定格,头发似乎都向后飞舞着,双臂张开,整个身体腾空而起,小巫筒子说这张有天人合一的感觉,还想下本书拿它做封面。

第四组,由于小巫书里插图都是黑白,这次她放了彩色的手工图片。很多都非常熟悉,比如《鼹鼠的故事》中小巫给孩子们做的俩鼹鼠和俩兔子,雪白的小马(据说巴学院按照这个也做了个),彩色的恐龙,美丽的布娃娃躺在小小的藤编篮子里,里面还有小褥子小枕头,很袖珍。还有自己缝制的海豚,蓝白相间流线型身体的海豚,一拿出去都以为哪里买的,谁也不相信自己做的,小巫说,做这些手工,她管画,小冯阿姨管缝,孩子负责塞晴纶棉,本来说羊毛最好,但是实在找不到,只好拿晴纶棉替代。

第五组,是孩子们的画。有Sam画的也有Miranda的。印象里,有很多画用色都非常大气,我无法具体描述,只可意会不能言传。反正有不少连大李也说好。很多画显示,画这画的孩子有非常强的安全感,并且非常快乐和自由。

本来还有第六组,但是很不幸小巫筒子遍寻不着,只好抱歉让筒子们到小巫网上找,说有釉陶的照片(不知道是否是这个釉陶,还是油桃?)

接下来是提问时间,我没有完全记录,只记录了部分,现场气氛活跃:

1. 有一位妈妈问,知识性教育是否会与幼儿园的教育冲突?
小巫答,幼儿园教育是ok的,主要看家里的态度和家庭内环境。过早的知识性学习会影响孩子健康,而这个结果要过几十年后才可能看到,不会马上立杆见影。

2. 有妈妈问,传统教育的幼儿园如何可以避免过早的强化性的知识性学习?
小巫说,有朋友中想出变通的方法,比如在传统的幼儿园,家长可以跟老师打招呼,说我的孩子能不能不写作业?可能孩子的作业离老师的要求很远,但是一般来说老师不会因为学业而歧视孩子。孩子主要看后劲,头几年并不能说明问题,只有到三年级才看得出。因为一般幼儿园里死记硬背的东西到这时候都消耗殆尽,而新的知识孩子如果无法吸收就会开始显现,这就是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三年级是个崩溃点。三年级如果没有崩溃,那么青春期就是崩溃点。

3. 有位妈妈问,如果已经过早学习了,如何挽回对孩子造成的不良影响?
小巫答,这就要看父母有无调整的决心。12岁是个关键。8-12岁这个时期,是兴趣、职业等形成的飞速期,为以后奠定基调。如果孩子已经厌学,学习不要给他压力,鼓励他自我发展,但是不要拿他老和别人比,只要拿他和以前的自己比较。这个过程会非常漫长,可能1年2年,要有思想准备。

4. 有妈妈问,鉴于国内的教育制度不完善,移民教育是否合适?
小巫答,目前国内的这种教育制度确实存在问题,培养出好多人,都是残次的。移民如果是全家一起移民,还是挺好的。但是不是每个人都有条件,只有少数人才能有资格。但是她相信,等十几年过去,中国的这种教育必然会改革,改革肯定会改善,有希望。

5. 有妈妈问,因为工作非常忙,平时都是公公婆婆带孩子。老人带孩子只能管饱穿暖,无法给孩子更多的。但是她又经常加班,因此老人想把孩子带回老家,她想把孩子留在身边,但是觉得陪伴时间实在少,请小巫支招。
小巫答,孩子还是要留在妈妈身边最好。放假时可以让他回老家。

6. 有爸爸问,孩子倚重妈妈,父亲在家里担任什么角色?妈妈补充,养儿养女在对待态度上有何不同?
小巫答,父亲如母亲在家庭中同等重要。母亲在照料孩子方面更加细腻,但是父亲对于男孩来说是家里第一个男性形象,也是孩子的榜样。对女孩而言,父亲对女儿的态度、接受度会影响到以后择偶的态度和在家中扮演的角色。对于男孩,以后长成什么样子,对太太的看法和态度都从父亲那里得到。
备注,有个爸爸关于父亲角色补充父亲在一本《培养男孩》的书中,这么阐述,
1)父亲是家中经济来源的提供者
2)父亲是家庭保护者
3)父亲是家庭的角色者
4)父亲是家中的精神领袖
然后,该爸爸就父亲和孩子关系,孩子是主体,父亲是客体,如何从哲学角度解释“我是谁”的命题提问。(该问题比较深奥,偶实在没法记录当时的混乱,请了解的妈妈尽量补充完整)

7. 小巫筒子突然想起来,蒲公英同学一直弃而不舍地追问,为何生了孩子后,妈妈的成长是在35岁之后?
在35岁前,大家都不停的在忙忙碌碌,没有机会想生命往何处去,去思考生命的意义。到了35岁后,可以真正思考这个命题,对自己是谁这个问题进行深入思考。

8. 有妈妈问小巫在教育孩子有没有觉得特别无法解决的状况,小巫让妈妈举例,冷场后,仍旧没有例子,最后小巫说,教育应该是不着痕迹的。很多东西需要自己琢磨,比如Sam离家出走那件事,一开始她自己也走弯路,等回过来再想。一开始Sam说要离家出走,小巫筒子很坦然说,走吧,你。Sam就出去了,她也没拉,没过多少时间,Sam自己低眉扫眼的就回来了,事情就这么过去。后来她发现Sam要的不是这个。小巫记得小时候她也说要离家出走,非得要大人拉着劝着,说你别走啊,才觉得舒服。所以,后来她采取的就是,偏不让你走,把他按到沙发上不算,还要一屁股坐在他身上,你说你不走了,我才起来,否则我就不起来了。Sam当时就是大笑,这才是Sam真正想要的东西。

问题实在太多,还有妈妈问母乳9个月宝宝辅食吃很少,白天奶量500,夜奶不详,这样宝宝的营养够吗?(这个印象比较深刻,因为是奶奶举手发言,为自己媳妇儿要到的发问权利,妈妈在问的时候还落泪了)
小巫恭喜这位妈妈是真正的奶牛,一般来说1岁以前如果宝宝还不太肯吃辅食,就是她还没准备好固体食物,不要紧到1岁以后会有改善,从奶量看营养足够。

根据甜甜老妈在篱笆上的补充:孩子的任何知识性的东西多大都能补回来,比如1年级的时候不认字,到了3年级他就会认,但是孩子的有一个能力,是在11岁之后再也补不回来的,就是运动能力。所以我们的父母,还是要尊重自然规律,尊重孩子成长的规律,爱他们,帮助他们,别阻碍他们成为他们自己.

感谢临风在上海组织这么一场非常生动有趣的演讲,没有那么枯燥和教条,使得我能和大家一起分享小巫的思想,对每个妈妈都有启迪。

以上


《 “小巫上海2008年3月15号讲座——让孩子引领我们共同成长 转自liba四月葱葱天” 》 有 2 条评论

  1. Im no professional, but I believe you just made the best point. You certainly know a whole lot about what youre talking about, and I can really get behind that. Thanks for getting so upfront and so truthful concerning the issue matter. I truly sense like I have a greater knowing now.

  2. 恩,我昨天看到已经打印出来了,昨天临睡前看了一遍
    还是有启发的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